五律的四种格式: :H isZ5818
;*Te:Bjz
由于格律是的格式比较枯燥,所以我们在讲格式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来看,她是采用的反学法,就是先学格律诗,后学古体诗。我们也采用这个办法。 )n$&g~ X}
y(#wd,}Xc
大家以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汇,说某某的作品不合格律,又或者说这个作品某某处出律,也有人听说过这样的词汇如“律句 ” 或者马踢韵一类的,今天我们就讲这个,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律句。 }D \o5NK`
ddH]r?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g9c;w<v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D p?8$1qa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仄仄平平平仄平。 oIAo,ksU
我们看下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平仄交替使用。 :x[CQ5l,}
又如 红尘幻若指间沙。这个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y9|g]/P
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交错使用的 b/w
这样会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这个是格律诗语感节奏的一个特点。 ?A!6)9[
我们来下格律诗的一个定义。 eeq]^
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如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就是格律诗。每一首格律诗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 *z!?o^Cr
简单地说,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一定要求的诗词。即在平仄、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和章法等方面符合要求的诗词,称为格律诗词。 NeJ-'(V
格律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每句的字数必须一样,限压平声韵且一韵到底,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 4=O23tPQ
最常见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格律诗。 yH aJ=.!m
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五绝,五律,七律,七绝。我们今天主要讲 的是五律。 |!7/Z)
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 MjeP3'Ae
A、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nS^)o
B、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Z_8C('~
C、平起平收:平 平仄仄平 Rj/W{'d0
D、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kATyl_O
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 ?#z}I%
如何区分 起收的问题,很简单 看诗的第一句第二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来确定。 .Jol6)6
由这四个基本句式推演出了 五律、五绝四种格式。我们先来看下五律的四个格式. q>$&
首句仄起仄收: y[evhT\R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N"I&z}6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Mn~A5K0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gJq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x7mK
oXHNdLY
我们来看首例诗 r]Z)Z<k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p:+w{0me
4n}ZD3,X]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TOfp>F
Fb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R65uku-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D rE^:1:4
谁能告诉我,这首诗里,有几个是现代发声为平,古代发声为仄的如声字? )Zk5vtuK
我通常会说两句话,来概括古典诗歌的写作。第一句是“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MmurDrm
这个要求大家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读古人的作品 !hq R O1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窍门。首先抛开个人喜好去读古人的作品。这个读诗的窍门是一诗三读。 86vAo\D1|
一读:首先要分清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熟悉诗中的典故,了解古典诗歌里的意象。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应用词汇;记住一些韵部里的韵字,记住一些入声字。 Bz6Mn+'s
b:id[]f
要了解到这篇作品的中心是什么。 b}Uj
.(
这个有利与新手去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 这个是帮助大家积累词汇,积累韵部里的韵字,还有记住入声字的方法 。 =]*8z*+CA
T xdW+'n
同样也是增加古典诗歌积累的过程 。 3b^uK"pic
这首诗的韵字,寒,残,难,看 ~Tt
3\L#`<#
觉出是入声字 D2NGRy]Ya
时不是入声 s[P]X
但是 石,十,拾都是 \NN4xk8;N
时在这里是仄? E"X[00)
这个压韵的字是十四寒韵。 M/L a<1hMu
是平 <$}4.U
一直都是平 0~ B*P$'
时展画图看(仄)仄仄平平 "Jy'BL
我们刚说了,括号里的字是可平可仄的哦 "0+uUF
7PF3\^#uN
我常说韵书不好记,其实韵书不是用来记忆的,是用来查询的。 $U-(2?(b
我们读古人诗的时候,同时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同韵部的韵字 Tb]tr ?
格律诗唐科举规定,限压平声韵,并且只压一个韵部里的韵字。所以文人也形成了这样的规定,这样的话,我们很难掌握的入声字的问题,可以在平时读诗中得到解决,同时,关于韵字的问题, B:Zy7{7GBM
我们都知道韵书很难记,虽然说它不是用来记忆的,但是我们写诗总不能走哪带一本韵书吧。所以在我们读古人作品的同时,会记住不少同韵部的韵字。 xNY:+,KjPM
我们在来讲下对和粘的问题
>@\ D4$n
DVS8EKrF%X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bS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6\~AA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u} H@k:r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Wr0kUSZ3
我们把诗中一三五七句叫为出句,2468句叫对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