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横向对比看下岗失业职工的凄凉命运
b3G0d
)\RoSUS"2
库爽生 ;:So##K
E0Z3-3
a
纵向看,下岗失业职工的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从横向对比中可以看出,下岗失业职工确确实实早已沦落为社会最底层,即人们常说的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命运最为悲惨的一族,成为被遗忘、被唾弃、被鄙视、被欺凌、被虐待、被侮辱的一族,他们是社会整个弱势群体中遭遇最惨的一个分支群体。 +Tl{|
jl"!
对此,有心人可以撰写论文,用大量数据说话。但本文只是为互联网写稿,文风上需要尽可能生动活泼一点,且从身边拾取事例,因此只能蜻蜓点水进行横比。即便蜻蜓点水,也能大致说明白。 Z,8 mD)B
zabnLyh?:
在我曾经工作较长时间的那家大型国企,199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红红火火的,职工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尚看不出与当今的社会强势群体有多大差距。彼时,似乎还没有流行弱势群体这个词,国企职工头上更没有戴上“穷人”这一顶丑陋的荆冠。我身边,有些职工在被指令调入政府机关的时候,并没有兴奋的神情,只是服从组织安排。1990年代初,厂党委一位副书记,被市委一纸调令调任市旅游局党委书记。湖北宜昌市坐拥三峡山水、三峡大坝,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到旅游局任职可以说是肥差。但是,他到旅游局任职一两年后,就向市委提出辞呈,要求调回企业,仍然任厂党委副书记。确实,当时的国企干部职工,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相比,经济收入相差无几,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Q OUE9O^
I
LWJx~"
差距是在国企改革深化中出现并迅速拉大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但是国企职工的收入总体上却并没有水涨船高,相反,随着物价大幅度上扬,企业因各种复杂的原因景气度不断降低,职工收入实际上是在逐步滑坡。而到了国进民退、国企私有化浪潮席卷全国的时候,地方国企不论经营状况如何,绝大部分纷纷被强行私有化改制,国企职工除了即将退休的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内退拿三百多元生活费以外,其他均被“买断工龄”后卷铺盖走人。这一笔名为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少得可怜,一般是几千元到一万多元。有些不了解私有化浪潮的人,认为下岗人员是因为企业减员,其实“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紧接着“砸三铁”之后的做法,而在私有化改制阶段是全部“转化身份”后下岗失业,哪怕你是全国劳模。买断工龄后,原国企职工便全部失业。他们只有少量职工有幸实现再就业之梦,小本创业有成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下岗失业职工经济收入归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赤贫的泥沼,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四处奔波,寻求温饱。就在收入归零的同时,他们又凭空增加了一个大负担:一笔不菲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每年需要自己交纳四五千元。从下岗失业职工收入归零而又要上交社保金的实际情况看,这个群体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法相提并论了,完全是天堂与地狱的差距,无限大的差距。 @}V%I9BM
IXF.w\__
近期,互联网上流行《中国贫富标准线》标准:年收入在3—8万之间的人是穷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的人是很穷的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的人是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的人是穷得没衣服穿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的人是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按照这个标准,大多数下岗失业职工远达不到“很穷的人”的标准,很少的人勉强能攀上“非常穷的穷人”这个阶层,绝大多数人属于“穷得没衣服穿的穷人”和“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假如把必须上交的那每年四五千元的社保金支出记上账,那么他们连“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这个阶层都“高攀”不上,因为他们的收入是负数,哪里会有那最低限度的100元收入?他们每年增加的是雪球般滚大的债务和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句话,倒是颇能说明大部分下岗失业职工的真实生存状态。 e]Wna\!@
W 1;
4*@G
下岗失业职工如此悲惨而可怜的生活水平,岂敢不知天比高地厚地和强势群体比高低,那样岂不是让眉开眼笑、扬眉吐气的强势群体的人们笑掉大牙吗?我们还是把下岗失业职工拿来和弱势群体中的其他分支群体对比一下吧。农民工是公认为生活最苦最艰难的弱势群体了,我们就让下岗失业职工与农民工来比拼一下,看看谁更穷更苦更艰难! .S*{< |